钙通道阻滞剂(calcium channel blockers, CCBs)又称钙拮抗剂,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,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,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,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心血管药物。CCBs分为二氢吡啶和非二氢吡啶两类,其中,二氢吡啶类的典型代表药物有硝苯地平、氨氯地平、尼莫地平、尼卡地平等,非二氢吡啶类典型代表药物有地尔硫䓬、维拉帕米。
美国中毒中心2022年的数据显示,心血管药物暴露是第六位的毒物暴露因素,而在因中毒导致死亡病例占比中,CCBs是第六大类别药物[1]。在CCBs中毒中,最常见的药物是氨氯地平,它是中毒导致死亡病例中占比最多的CCBs[1]。2022年,氨氯地平占国际多中心毒理学研究和监测网络报告的所有CCBs暴露的三分之二以上[2]。来自澳大利亚的两个毒理学服务机构2014—2023年的数据表示,在CCBs中毒中,二氢吡啶类最常见,其中氨氯地平占一半,值得注意的是,地尔硫䓬和维拉帕米中毒的临床后果更严重[3]。国内缺乏有关CCBs中毒的统计数据,1项来自单中心的2014—2021年的数据分析显示CCBs中毒病死率是28.8%[4]。目前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主要来源于回顾性分析、病例报告和专家意见。我国缺乏此类疾病诊治方面的统一、规范方案,为此制定本CCBs中毒急诊诊治专家共识,以指导和规范急性CCBs中毒的救治管理。
共识制定方法与制订过程包括:提出关键问题,基于临床问题,以钙通道阻滞剂、中毒、过量为中文检索词,以calcium channel blocker、poisoning及overdose为英文检索词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、万方数据库、维普数据库、PubMed、EMBASE、Web of Science,检索时间截止至2024年10月。系统收集相关文献,撰写初稿,提交共识编写组专家函审提出修改意见。修订后召开专家讨论会确定终稿,再次提交共识编写组专家审核定稿。本共识注册号为PREPARE-2025CN016。
全文下载
钙通道阻滞剂中毒急诊诊治专家共识